close

undefined

劇情大綱:

"故事根據真人實事改編,描述波士頓環球報記者麥可·瑞茲登、薩夏·佩斐特、

麥特·卡羅、焦點小組編輯華特·羅比森、特別企畫編輯班·柏里二世、

以及環球報主編馬諦·鮑倫,

六人聯手揭發了天主教波士頓總主教區的樞機主教羅賓納暗藏保護被指控性侵的神父們,

並將他們派到別的教區,然而這些神父仍然持續在新的教區中犯罪...."(摘自維基百科)

 

聽到劇中對白不時提到的「spotlight」,沒錯就是報社的焦點小組,

我脫節的腦袋卻總浮現出一個聲音、一種畫面,

spotlight.jpg

"聚光燈照亮的瞬間,我彷彿留著超人的熱血..."

遙想當年總會跟著鄉民進衙門看熱鬧,並吶喊:幹,拒播黑棒,還我南方!!

unnamed.jpg

恩...不過因為和本文沒什麼太大干係,所以就不提供音源侵犯看官的耳朵了。

然後,因為出現的人名真的太、多、了,

除了綠巨人浩克飾演的麥可·瑞茲登

1455854405-2172739152_n.jpg

真愛每一天飾演的薩夏·佩斐特

uploadpic-2725.jpg

劍齒虎演的馬諦·鮑倫

836ed7a69ed7433es.png

鳥人演的華特·羅比森

3b95484a88c808d3f49314535feb6c2e.jpg

飢餓遊戲浮誇主持人飾演的律師 米契·加拉貝迪恩

1452101353-3535017404_n.jpg

其他什麼代表教會的律師、神父請的律師,大大小小的神父....

對,連神父都有一堆人名,因為這齣戲是在講很多神父做出褻瀆的行為....

所以如果沒有很專心的follow劇情,是蠻可能跟不上節奏的。

講到神父,我脫節的思考又射出浮現,

前幾年流行藝人在網路上回復網友的愛情困擾,然後還因為講得很中肯(?),

興起了一股「神回覆」風潮,然後綜藝節目就把那個神回覆的藝人簡稱「神父」,

至於是不是真的那麼神,就見仁見智了,私以為譁眾取寵的成分居多(粉絲別戰我><)

總之,本片「神父」幹出之事並不怎麼值得尊重。

 

總體來說,氣氛較為沉悶,但在編輯記者們追查關於神父性侵資料的過程,

還是能感受到不錯的起承轉合,

也恰似反映了當時報業因網路日漸發達,有可能成為夕陽產業的危機,

所以就算在記者和編輯絞盡腦汁、從各種可能的方向著手探求資訊,

以及發現意料之外的訊息時,在那種既緊張又興奮的氛圍下,

仍瀰漫著一股淡淡的惆悵。

當然,這種惆悵、沉重的氣氛,主要還是來自於,

愈是探求,愈是發現令人難以置信的真相,

重重的打了宗教人員、信徒,以及廣大民眾一巴掌。

然則,神父本身意味著幾世紀以來,

集信仰、權威、及所有正面形象於一身之角色,

當性侵醜聞一旦為人所知,

隻手遮天.jpg

有些人會感到震驚,隨即以一種弔詭的解釋對神父的行為合理化,

因而變成「默許犯罪」的一群。

有些人會感到憤怒,並企圖訴諸法律及非法律途徑,以懲戒神父的罪行,

214747.69652507.jpg

 

不過在焦點小組爆出新聞之前,這樣的舉動多半不成功,

令人氣餒、為求自保於是放棄,遂流於「默許犯罪」的一群。

甚至有些人覺得沒意見或不關自己的事,成為最冷漠的一群....

即使是加害者,片中薩夏(瑞秋麥亞當斯 飾演)訪問到其中一位神父時,

該神父表示猥褻從來不在於滿足自己,自己並沒有「強姦」過誰,

一臉的理所當然,令人倒抽一口氣,

並且他提到自己也被「強姦」過,不禁令人懷疑天主教體制已然崩壞,

而性侵、猥褻的行為被包裝成另一種宗教儀式,

0-20.png

更重要的,是整個社會到底怎麼了?

而整起事件犧牲最多的受害者,雖然多已長大成人,

在他們的身上仍可見性侵留下的陰影,像是他們在與人互動、

或再次憶當年時,明顯焦躁不安。

 

這起真人真事改編的電影,以環球報的焦點小組出發,

挑戰揭露在宗教神諭及信仰建構的體制之下,人性的偽善面。

姑且不論人性本善或本惡,

揭露神父的醜聞也意味著對自我心中深根不已的信仰提出挑戰,

雖說焦點的記者們多半提到自己已遠離信仰,心中仍對信仰懷抱期待,

因此,當編輯猶豫該不該發佈新聞時,麥可(馬克魯法洛 飾演)覺得憤怒不已,

並對薩夏坦言自己仍抱持「有一天能夠回去(教堂)」的想法,

但追擊一系列新聞的過程中,

連那一絲希望也都瀕臨瓦解,可想而知其內心有多糾結,

而對於他和其他編輯、記者們,

糾結之下仍堅持將真相公諸於世,其勇氣著實令人欽佩,也見識了自由意志的力量!!

「所謂的意志,是指個人組織自我的能力,

以使個人能夠朝向某個特定方向或既定目標...」(羅洛.梅, 1969)

真的當下心想:幹,這才是人民仰賴的第四權,記者該有的樣子阿!!!

 

也由於發佈新聞的時間點距離911事件結束不久,在大眾急需信仰穩固民心的同時,

新聞業面臨的是,真相公布後,公平正義的落實與動盪不安的民心,

之間的取捨與承擔。

雖然最終結果已為人知(不然怎麼被拍成電影?),

但仔細釐清,追求事實真相並不等於破壞信仰,

反過來說,像主教掩蓋真相的行為,對信仰才是褻瀆,對信眾的心靈才是傷害,

113154ecoo3pntf6jeb8oz.jpg

就算用布將傷口蓋起來,也無法遮掩那疼痛的酸楚。

而信仰若能經歷考驗,也才能內化成個人心中的核心價值,

成為個人意志的一部分。

 

即使到了2016,類似的事件仍層出不窮,

我們雖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事實,就像歷史上諸多事件,

我們能做是從事件裡面思辯,並將提煉出的智慧,納入自己的小宇宙裡。

才能避免欺瞞、侵害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您說是吧?

(結尾好勵志)

251b605edf600776d94fa05635df759d.jpg

好像有點搞錯,天主教的老大應該是聖母瑪利亞才對?

有怪莫怪,有怪莫怪,有怪莫怪(很重要所以要說三次)

2622416.jpg

全文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n 槍客 的頭像
    Jin 槍客

    Minding bullet, fully wandering.

    Jin 槍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